锡林郭勒盟作为重要的畜牧业产区,面临着季节性草料短缺、市场价格波动等挑战。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立足主责主业,发挥系统网络优势,通过构建储备体系、让利惠民、完善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为畜牧业发展筑牢坚实后盾。
织密储备供应网络,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走进苏尼特右旗饲草料交易市场,标准化的应急储备仓整齐排列,1万吨优质饲草储备其中,犹如守护草原牧业的“绿色粮仓”。
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市场运营+地方储备”“经营性+公益性”相结合的模式,围绕销售、加工、储备三大核心,不断强化网络布局。在产品供给上,草颗粒、草球、全混日粮等多元化饲草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了不同养殖规模和周期的需求。如今,全盟系统已建成3个饲草料交易市场、25个经营网点。2024年,完成饲草料交易15万吨,应急储备饲草3.3万吨,17个全混日粮网点生产规模达7.5万吨,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为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让利惠民显担当,保供稳价暖民心
在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基层社,前来购买饲草的牧民络绎不绝。“这里的全混日粮不仅质量好,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不少,一年能省好几千元!”牧民乌兰其其格一边装车一边说。像这样的惠民场景,在锡林郭勒盟各地不断上演。
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通过规模化收储、公益性微利经营、常态化储运三项举措,让利于民,稳定市场。依托集中采购优势,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进货成本;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销售饲草,直接减轻牧民负担;构建科学储备体系,在灾害来临时迅速响应。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基层社、正蓝旗金沙湾饲草料有限公司等通过长期让利销售全混日粮,累计惠民400余万元。在苏尼特左旗,供销合作社在旱灾期间推出饲草延期收付服务,帮助困难牧户渡过难关,切实解决牧民的“急难愁盼”。
完善制度强保障,提升防灾保供能力
面对饲草料供需季节性波动大、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等难题,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积极作为,牵头编制《锡林郭勒盟饲草料应急储备管理办法(试行)》,从多个维度构建起科学的供应服务体系。在储备规模测算上,以牲畜存栏量、历史灾害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预测、市场供需变化等动态因素,定期调整储备量基准,确保储备科学合理;在承储主体选择上,严格把关,明确企业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充足仓储资金和完善管理制度;在资金保障方面,盟旗财政给予每吨青干草定额补贴,激发企业参与储备的积极性。同时,细化不同灾害等级下的应急响应流程,为饲草料应急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创新模式谋新篇,激发产业升级活力
“我们将创新构建‘资产运营+实体企业+基层组织’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原料采购上,计划与盟内外优质牧草种植基地签订长期订单合同,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饲草品质;在销售体系建设上,依托基层经营网点,构建覆盖全盟的销售网络,并整合储备资源,形成统一调度、协同联动的应急储备体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全盟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的能力,为畜牧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从草原深处的储备仓到牧民家中的饲料槽,从惠民利民的暖心举措到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正以实际行动,在饲草料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草原振兴贡献着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