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搞教育”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探索。通过开门纳谏、开门整改、开门见效,全盟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作风建设成效更加可感可及。全盟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通过民情恳谈、入户走访、来信来访等渠道,面对面听取基层群众、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切实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26日上午,锡林浩特政务服务大厅内前来办理各类事务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帮办代办区,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呼和巴拉和工作人员正在陪同群众走办事流程,确保市民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呼和巴拉告诉记者:“我局坚持‘开门搞教育’,深化‘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领导班子带头转变作风,主动下沉一线,以群众视角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全面检验窗口服务人员转作风、树形象的工作成果。专门开设‘即来即办’绿色通道,提供从咨询到办结的全流程帮办服务,同步征求办事企业群众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开展35次‘陪走’活动,推动解决跨部门业务衔接不畅、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困难等7个具体问题,靶向破解‘办事难’,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锡林浩特市希日塔拉街道乌兰社区则以“唠嗑”为纽带,将办公阵地前移至居民院落,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意见反馈渠道。近日,由社区书记带队在防疫站小区开展“书记唠嗑点”巡回工作,与居民围坐唠嗑,收集楼体修缮、电线老化等民生问题。现场督促解决问题9件,受理涉及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纠纷、车辆通行通道管理、供热等问题26件。锡林浩特市希日塔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特日格勒说:“这种把‘学查改’嚼碎了融进柴米油盐的实践,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社区的小马扎上,坐出了实实在在的分量。”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锡林浩特市坚持把开门教育作为重要抓手,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机制广泛征集民意。线上推行部门轮值12345热线,建立“热线+代表委员”联动机制,协同解决民生难题;政务窗口推广“码上征”,拓宽诉求渠道。线下领导干部带头“四下基层”,通过走访、恳谈收集意见;各级党组织创新“书记唠嗑点”“陪群众走流程”等方式,分类解决企业、医疗、安全等领域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解决诉求500余个,服务群众2.5万人次,推动基层治理从“干部主导”转向“干群共建”。
“下一步,锡林浩特市将持续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广开言路、实事实办,让‘民情账’从‘纸上’落实到‘地上’,让党员干部转作风、树形象的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图景。”锡林浩特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董海昱说。
与此同时,二连浩特市东城社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依托“双报到、双服务”机制,开展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同步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查摆问题。将社区服务工作与查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该市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法。
东城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坐落于火车站北侧,附近多为老旧小区和平房,社区工作人员与小区居民日常零距离接触,为日常工作开展打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该服务中心利用禀赋资源,在上门入户工作和宣传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灵活开展普通党员查摆问题工作。社区副主任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11次上门工作中,原定目标完成后向社区居民普通党员、离退休党员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开展查摆问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