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盟内要闻

锡林郭勒盟:以工代赈让农牧民端稳“生态饭碗”

来源: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11 08:41:06

  在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巴音淖尔嘎查的治沙项目区,牧民阿拉腾巴嘎那正熟练地铺设草方格沙障。“压一天沙障挣300多元,放牧的活也不耽误,这‘生态饭碗’端的实在!”阿拉腾巴嘎那口中“生态饭碗”的背后,是锡林郭勒盟实施以工代赈带来的双重丰收——沙丘绿了,牧民的钱包也鼓了。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不断推动“部门链+组织链+项目链”深度耦合,在筑牢生态屏障、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有效激发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以工代赈模式成为带动农牧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的幸福工程。2025年,全盟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3个,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49亿元,带动8042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为精准释放岗位红利,锡林郭勒盟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盟人社局联合发改、农牧、林草、水利等部门,建立起“全周期”推进机制,在防沙治沙、水利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中全面植入以工代赈模式,并配合建立项目立项、招工组织、用工保障和劳务报酬发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基层人社部门与苏木乡镇政府紧密协作,引导农牧民通过组建施工队、劳务合作社,成建制、成规模地参与防沙治沙、高标准农田、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乌日雅图嘎查,乌日雅挺牧业专业合作社今年承接了当地的治沙项目,合作社负责人斯琴图感慨道:“人社部门牵线,合作社组织,大家伙儿一起干,技术有人教,工资有保障,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针对用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锡林郭勒盟推出“两张清单”,即“人员供给清单”和“岗位需求清单”。一方面,组织就业帮扶协管员、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和驻村工作队深入摸排,建立详实的农村牧区劳动力“人员供给清单”,精准掌握务工意愿和技能。另一方面,联动项目方梳理工种、技能、工期和用工人数等需求,建立“岗位需求清单”。人社部门根据两张清单进行定向匹配,推动人岗精准对接、快速上岗。

  为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并提升农牧民长期就业能力,锡林郭勒盟重点围绕生态项目需求,集中开展网围栏铺设、草方格沙障制作、灌木平茬、施肥补播、安全生产等实用技能岗前培训,将农牧民熟悉的传统牧业经验与现代生态治理技术相结合。截至目前,全盟已培训农牧民3311名,实现“学完就上岗、结业即增收”。

  从部门协同到清单管理,从岗位开发到技能提升,锡林郭勒盟通过以工代赈,将农牧、水利、生态等项目的建设现场变成了农牧民提升技能、增加收入的“新牧场”。一条条延伸的乡村路,一片片巩固的绿草地,不仅承载着发展的希望,更印刻着农牧民实实在在的幸福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