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 抓好“六个行动”丨新质生产力为生产生活添彩 | |||
索引号 | 11152500011662413F/2025-00020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融媒体中心 | 发文字号 | ——— |
成文日期 | 2025-04-17 00:00:00 | 公文时效 | 有效 |
有“身份证”的华西牛可以追溯肉牛的来源和遗传背景,为行业建立了一套统一的遗传信息管理体系;自动感应恒温水槽,牛羊喝水不再靠人去放水;机器人化身咖啡师,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现磨咖啡,将科技与休闲生活完美融合……如今,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添彩。
2024年春季,锡林郭勒盟首批华西牛胚胎移植的犊牛在乌拉盖管理区成功接产,利用胚胎移植与基因组选择技术,首次移植华西牛胚胎1544头,接产牛犊460头,快速、大量培育纯种华西牛品种,实现种群快速更替发展。
乌拉盖管理区作为华西牛育种群体主要供种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多名专家人才持续科研攻关,在育种技术和繁育推广领域不断突破,华西牛基础母牛和后备母牛实现了“一牛一证”,全国首家华西牛、全盟首家肉牛采精种公牛站通过评审并正式运营。华西牛的优良品质和高产性能,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华西牛的养殖行列中,并把更多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到畜牧业中。
“现在可方便了,不用时时盯着家里的牛,手机上操作就行,渴了他们可以自己喝水,我们出门在外也不用担心。”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牧民养牧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上了“高科技”。乌拉盖管理区牧民白铁柱自主研发的自动感应恒温水槽,牛羊喝水不再靠人工去放水,即使在冬季牲畜也能够喝到温度适宜的水,使众多牧民通过自动化饲喂模式,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畜牧业养殖智能化。
用“身份证”能溯源的肉牛,伸手可以触碰的“天边草原”。新质生产力不仅推动传统产业蝶变,也使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出圈,改变着人们的休闲选择和生活方式。
在乌拉盖管理区兵团文化园,依托人工智能、全息成像等新技术手段,游客可以沉浸式了解乌拉盖草原的“前世今生”。自开馆以来,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相继开发了趣味、多样的研学课程及配套研学手册,成为展示乌拉盖草原文旅形象的窗口。
扫码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并下单……仅需几分钟,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为游客驱散旅途的疲劳。在乌拉盖九曲湾景区,人工智能机器人“小九”不仅能与游客互动,还奉上一杯杯美味的现磨咖啡,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此外该景区智慧公厕、线上OTA平台、“草原之色”板块、智能翻阅电子书等智慧化服务系统,让游客感受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下一步,乌拉盖管理区继续在科技“突围”工程上发力,用科技创新“加速器”驱动农牧业提质增效,鼓励煤电等工业企业积极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和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体验和服务,打造经济强引擎,更好添彩群众美好生活。
记者 | 塔 娜
编辑 | 耿慧颖
责编 | 李建伟
监制 | 戴薇宁
总监制 | 额日敦朝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