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培育新型农牧民助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 |||
索引号 | 11152500011662413F/2024-00033 | 主题分类 | 农牧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 农牧和科技局 | 发文字号 | ——— |
成文日期 | 2024-08-23 00:00:00 | 公文时效 | 有效 |
近年来,管理区积极培养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农牧民,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产业脱贫技能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以加快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牧业人才为目标,组织农牧民培训共23期,培育了千名高素质农牧民,为加快带动管理区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是工作人员对各镇场的核心群、养殖大户展开深入走访,了解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及需求,为后续的学员遴选、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等提供充分准备。二是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外出考察学习+实践观摩+现场指导学习”等形式,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实地观摩教学讨论交流活动安排在优势特色产业地进行,拓宽学员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深入了解农牧业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四是 以“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为目标,着力培育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通过培训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他们带头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进而辐射示范区农牧户,进一步带动身边农牧户共同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新培训的农牧民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养殖技术、兽医等相关的知识,还具备了有效的生产管理、市场开发和风险防范能力。其中:马海斌、王金强、白铁柱等成为本地农牧业发展的带头人,带领身边的农牧民走上了现代农牧业道路,对提高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优化,管理区大力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初步构建起“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扩繁群”四级良种肉牛繁育体系,优质良种肉牛存栏量年均增长15%左右,累计扶持建成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2个,自治区级肉牛核心育种场2个,盟级种牛场10个,盟级肉牛核心群28个,培育养殖规模1万头以上肉牛育种扩繁企业1家,300头以上扩繁企业10家,50头以上肉牛养殖家庭牧场和专业户402户。这些农牧民人才的出现,不仅对现有农牧业进行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提升,同时也补冲了当地农牧业普遍缺乏的人才短板,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