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硕果 砥砺前行再启航】自治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会 | |||
索引号 | 11152500011662413F/2024-00062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发布机构 | 教育局 | 发文字号 | ——— |
成文日期 | 2024-11-11 00:00:00 | 公文时效 | 有效 |
2024年10月9日,乌拉盖管理区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在管理区第二中学召开了自治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会。管理区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宋国奇对此次会议做了具体安排部署。课题主持人、管理区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白玉莲老师主持会议。特邀管理区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刘中荣作为鉴定专家。管理区第二中学李小平校长、教育教学相关领导及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由教服中心课题主持人白玉莲老师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成果汇报,白老师围绕 课题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的实践成效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白老师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教学等层面列举大量真实案例揭示了课题研究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可喜成果。她指出: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创设学生适宜的真实情境,让抽象概念具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 ; 课堂生活化教学,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理论和实践脱节的课堂,而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生活和课堂水乳交融,课堂和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接着,课题组成员、实验基地校巴特尔老师汇报了学校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与学校德育实践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围绕爱国、民族团结、学雷锋、敬老、红色教育、劳动和安全教育等主题,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学生体育活动、组织敬老志愿服务、体验劳动以及进行安全演练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培养了敬老爱老、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以及必要的安全防范能力。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化。
然后,是金花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我们的国家机构》,海陈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父母多爱我》成果展示课。
金花老师以班委对班级的贡献以及学校各部门在校园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为引子,巧妙地引导学生们将视野从班级小事逐渐扩展到国家大事,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家机构的职权与功能。她借助公安部门来校进行的反诈宣传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讲座的视频,成功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既丰富多彩又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落实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实践化的课程理念。海陈老师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教学,比如家庭情景表演与角色扮演、看《当父母老了》绘本、听歌曲《父亲》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化、生活化教学活动,使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示课后,刘中荣老师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课题的选择贴近学校和学生生活,符合新课标理念;研究方法科学有效;研究过程规范、认真、扎实;研究成果丰硕。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建议在管理区逐步推广,使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为管理区孩子们造福。
最后,课题研究基地校第二中学校长李小平做表态发言:感谢管理区把课题研究基地设在我校,教服中心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今后,在管理区教服中心的引领下,我们会继续深化课题研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第二中学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创新。鼓励教师们通过深入研究、积极实践,不断提炼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我们也将努力拓宽成果应用的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课题研究的成果,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各科教学的均衡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课题结题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课题组成员将以此课题结题鉴定会为契机,继续学习、借鉴、交流和共享,助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以高质量的教研成果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在今后的课题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让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更加行稳致远!
供稿:张学顺 编辑:焦艳华 审核: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