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近期,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结合人社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瞄准打造一流人社服务,从优化人社政务服务、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4个方面提出了70条工作举措。那么,优化营商环境70条举措具体有哪些内容?如何实现惠企便民更便利?就大家关注的这些问题,自治区人社厅政务服务处处长张海涛进行了解答。
这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是基于什么背景?
张海涛:制定出台《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的需要;二是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需要。
首先,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两年春节后的 “开年第一会”都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个主题,就是要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保障和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同时,自治区也出台了《全区优化营商行动方案环境3.0版》,其中,人社部门牵头的任务10项,配合的任务25项,共性任务9项。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3.0版中人社部门承担的任务,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必要出台文件,组织各级人社部门抓好落实。其次,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社领域政务服务能力,需要出台《行动方案》。人社部门处在服务企业群众的第一线,承担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经过两年的集中努力,全区各级人社部门以“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为目标,以实施“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行政权力由原来的129项压减到10项,取消各类证明149项,参保证明查询等30项人社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编制全区人社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221项,人社服务实现“网上办”193项、“掌上办”65项、 “一窗办”145项,企业群众到人社部门办事指引更加清晰,证明材料越来越少,办理时限越来越短,满意度明显提升。
但是,人社部门的服务人群广、服务事项多,距离企业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群众办事材料多、办事时间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在办理退休、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服务时,需要考虑个人工龄认定情况、视同缴费情况、断缴等情况,群众存在跑多次的情况,为做到把群众当亲人、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办事不折腾、不求人就能办,需要自治区人社厅立足本系统工作实际,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出台《行动方案》推动问题解决。
为制定出台《行动方案》前期做了哪些工作?
张海涛:前期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梳理自治区部署的工作任务。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人才智力支撑、维护市场公平正义、改进人社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梳理需要人社部门落实的工作任务总计44项,组织相关处室、单位认真研究,拿出推进解决办法。二是总结分析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全区人社系统组织开展了“厅局长走流程”活动,发现群众到人社部门办事堵点、痛点问题1266条,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出台《行动方案》加以解决。三是调研了解全国好的经验做法。聚焦落实自治区工作部署,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对全国兄弟省区好的经验做法进行详细了解,广泛吸收借鉴,推动我区人社领域问题解决。
《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解决发现的哪些问题?
张海涛:《方案》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瞄准打造一流人社服务,从优化人社政务服务、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4个方面提出了70条工作举措。
在优化人社政务服务方面,主要包括四个层面24项措施。一是深入推进人社服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任务是落实“清、减、压”工作,“清”,就是全面梳理人社部门面向企业群众提供的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自治区层面统一制定服务事项的经办标准,加快实现同一事项在全区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减”,就是减材料,我们提出一个目标,人社内部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通过信息共享能够获取的一律取消,暂时获取不到的,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的方式进行办理。“压”,就是压缩人社服务的办理时限,提高人社服务办理速度。二是全面提升线上服务水平。主要任务有两个层面。一是推进人社“全服务上网”,充分利用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蒙速办、全区人社网上办事大厅、内蒙古人社手机APP等渠道开展“网上办”,网上可办率达到100%,面向个人服务的事项全部进驻APP,实现“掌上办”。二是着力提高网上经办服务质量,我们将对网上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排查,对于办理量不大、群众办事不畅的服务进行专项整改,推动人社线上渠道更加畅通、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到今年底,我们力争实现网上经办数量占到业务经办总量的50%。第三个举措是持续提升线下服务水平。主要内容是推进“六个办”。一是推进人社服务“一窗办”,二是推动人社服务“全区通办”,三是推进人社服务“就近办”,四是推进人社服务“打包办”,五是开展“帮办代办”,六是推进人社服务“上门办”。第四个举措是拓展电子证照、印章使用范围。主要任务是归集全区人社领域证照信息,实现存量证照、新增证照电子化,比如职称证书、社会保障卡、就业创业证等。第五个举措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主要任务是建立人社政务服务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
在援企稳岗促就业方面,今年我们将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负担。针对餐饮、零售、旅游行业企业,实行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实施期限不超过一年。针对服务业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照90%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大型企业按照30%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加强与市场、税务部门的联动,简化企业开办、注销人社部门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人社、税务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优化企业群众缴纳社保费办理程序,让群众缴费更加方便快捷。拓宽企业用工渠道,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用工余缺调剂,为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业搭建对接平台,按需组织专场对接活动,帮助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
在强化人才服务方面,动态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支持企业按需自主引才用才,将自治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人才纳入自治区引进人才科研启动支持范围。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优化激励机制,根据不同产业领域,按照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在创新创业、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
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行动方案》的落实?
张海涛:《方案》重在落实、重在成效。今年,我们将组织实施“全区人社政务服务创优提质工程”,不单要把方案的内容落实好,还要在具体工作中总结经验做法、打造服务品牌。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各牵头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协调联系,逐条明确目标任务,研究制定细化落实举措,形成具体措施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主动对接基层人社部门,推动任务落地。加大对任务落实的督导工作力度,建立任务落实工作台账,实行按月调度、按季通报制度。自治区人社厅、各盟市人社局要在门户网站上设置专栏,公示各项任务落实进度,主动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二是提高人社服务效能。在全区人社系统组织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青年干部蹲点调研”“明察暗访”活动,摸情况、查问题、听需求、抓整改,亲身体验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了解窗口一线工作人员的问题和建议,制定问题、需求和解决措施“三个清单”,着力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三是加强人社系统作风建设。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落实“五制、四公开、三亮明”工作制度,坚决杜绝“推诿扯皮、踢皮球”现象发生。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杜绝慵懒散漫、泄露服务对象隐私、徇私越权等问题,坚决纠治漠视群众需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决防止发生触及社会认知底线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