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北疆绿” 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
索引号 | 11152500011662413F/2024-00037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锡盟生态环境局乌拉盖分局 | 发文字号 | ——— |
成文日期 | 2024-08-27 00:00:00 | 公文时效 | 有效 |
一望无垠的天然草原、星罗棋布的河流湿地、清新洁净的空气、漫山遍野的鲜花……数不尽的美丽景色均是乌拉盖草原壮美画卷中的动人色彩。为了这份美好,乌拉盖管理区深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般爱护草原生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让“绿色”成为当地每一位居民幸福感的来源。
增绿量、提绿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乌拉盖管理区始终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推行禁牧休牧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草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累积实施生态治理面积约187万亩,境内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治理率得到显著提升。近5年天然草原平均高度、盖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达到25.1厘米,80.2%,294.7公斤/亩,125.9公斤/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天然草原植被物种丰富多样,野生植物达到81科、328属、850种。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境内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6种,实施绿盾专项行动,推进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申报工作,积极探索国家公园新模式。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国家第一批“红色草原”、获批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多项荣誉。
抓保护、重治理,打造优美生态环境。这些年,乌拉盖管理区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加快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管理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持续开展水质分析预警,强化汛期地表水环境质量监管,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开展乌拉盖河流域常态化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创新“河湖长+检察长”管理模式,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国家考核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开展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联动机制,规范危废、固体废物收集转运,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管理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挖潜力、促转型,推动“两山”模式转化。乌拉盖管理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为主线,在创新保护原生态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和全域旅游业,努力打好生态牌,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在“生态+”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之路。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依托,先后投资6亿元,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品牌,布林泉、九曲湾、野狼谷等生态旅游业全面发展,带动旅游经营户300余家,衍生从业人员近3000余人。2023年,乌拉盖管理区旅游突破150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以建设国家肉牛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创新中心和优质牧草种质资源收储扩繁中心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现代精品畜牧业”,建成自治区首个国家级草原生态牧场标准化示范区及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1家,培育种牛场6家、肉牛核心群26个,肉牛养殖专业户200余户,国家畜禽新品种“华西牛”在乌拉盖正式命名。以江苏能源乌拉盖2×100万千瓦坑口电厂项目建设为核心,延长煤-电产业链条,注重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褐煤发电机组等关键技术的运用,着力打造“现代清洁能源基地”和低质煤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的国内标杆,为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作出贡献。
撰稿:段 然
一审:赵树强
二审:王宇祥
三审:李志江